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

交大动态

上海交大金属基复合材料国重实验室助力“祝融号”登陆火星

 2021年5月15日上午8时左右,我国“天问一号”着陆器确认成功降落火星,着陆器上搭载的是我国首辆火星车——“祝融号”。“祝融号”在环火轨道遨游数月后,终于从“天问一号”飞船中分离并下降,踏上了火星的土地。我国首次火星着陆任务的背后,有着上海交大金属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材料技术的应用与支撑。

        2021年5月15日上午8时左右,我国“天问一号”着陆器确认成功降落火星,着陆器上搭载的是我国首辆火星车——“祝融号”。“祝融号”在环火轨道遨游数月后,终于从“天问一号”飞船中分离并下降,踏上了火星的土地。我国首次火星着陆任务的背后,有着上海交大金属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材料技术的应用与支撑。

        身轻骨韧,为“祝融”保驾护航

     “祝融号”并不是金属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与火星探测任务的初接触,团队“结缘”火星要追溯到“天问一号”。早在2020年7月,成功发射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上就应用了张荻、欧阳求保团队研制的新型碳化硅铝基复合材料机壳。在助力“天问一号”成功升天后,团队又接续为“天问”的火星车——“祝融号”保驾护航。

        “祝融号”的着陆任务看似并不复杂,实则危机四伏。着陆之前,“祝融号”如流星一般高速下降,着陆器与火星大气层剧烈摩擦,表面温度急剧升高,在高热状态下与大气层发生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着陆后,火星上的空气稀薄又寒冷、昼夜温差大,平均温度只有零下63摄氏度,环境就像是地球上荒芜的戈壁滩,表面坑坑洼洼,还经常会发生沙尘暴等极端天气。

        携带设备多、任务重、着陆任务艰险、服役环境恶劣……面临着重重考验,“祝融号”任务能否成功,其火星车所采用的的材料尤为关键。

        张荻教授、欧阳求保教授团队针对火星探索任务的需求,通过长期积累的基础理论研究成果指导和不断优化材料设计和制备。所研制出的新型碳化硅铝基复合材料构件具有重量轻、强度高、刚性好、宽温度范围下尺寸稳定等优点,可有效减轻机构重量,提高刚性,适应火星上的温差变化,应用于探测器的高精密仪器上,满足了“祝融号”上的高精密探测仪器长时间运行时对某关键机构的轻质高强多功能金属基复合材料需求,为“祝融号”安全着陆的高精密探测仪器用的材料保障作出了重要贡献。

        从月球到火星,团队征程闪耀星海

        自2010年起,金属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张荻教授、欧阳求保教授团队就持续为我国“嫦娥”系列提供了多种规格、轻质、高刚性、高品质、多功能新型碳化硅铝基复合材料构件,其中,探索月背的“玉兔二号”月球车关键构件上也有团队科研成果的身影。为满足火星探测任务的特殊要求,团队在已有研发出的新型碳化硅铝基复合材料的基础上,不断优化,进一步研制出适用于“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的材料,满足了火星探测器长时间运行时对某关键机构材料需求。另外,该材料也在多颗“北斗”导航卫星上成功应用。

        从月球到火星,张荻教授、欧阳求保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随着我国太空探索的征程,闪耀在亿万公里外的星海。这些中国行星探索史上的里程碑,验证了金属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为满足国家航天重大工程的迫切需求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的高水平和高品质。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将继续秉着求真务实、探寻真理的严谨科研态度,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复合材料学术前沿,理论联系实践,基础指导应用,为中国航天的卫星导航、深空探索、高层次宇宙探索贡献交大力量。

郭芙宝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