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电话021-62933182,62932501,64482680

说说上海交大的七宝校区

发表时间:2015-11-09 - 新闻分类:中心动态 - 浏览次数:1758


       上海交通大学是我国一所著名高校,已经建校120周年了。在我国近现代史上,上海交大为国家培养了数十万高级人才,成就辉煌。今天,上海交大的主校区位于闵行校区,这是一个占地近五千亩的广阔校园,建筑物鳞次栉比,雄伟挺拔;道路宽广通达,路名韵味悠久;风景点古朴典雅,风情扑簌;数万师生在这座享誉盛名的校园学习生活,渡过一生中的难忘时光。


       但是,交大还有一个不为常人所知的优雅去处,那就是娇小玲珑的七宝校区。七宝校区原为上海农学院,1999年,上海农学院并入上海交大,这里也成为交大的一个校区。校区占地四百亩,建筑面积八万平方米,校园内的教学、生活、文体等设施一应俱全,还附设一个颇具现代化水平的教学实验农场,校园内草坪、绿地遍布四方,小桥流水,兰桂齐芳,古木参天,楼阁争辉,成为沪上一处不可多得的教书育人的好去处。



一、历史悠久的地域环境


       七宝地区的古建筑遗址较多,但较为珍贵的建筑仍校园中的斗姆阁、四面厅。靠近校区的北门,古时为一片宗教建筑群落,从已见的史志记载,自宋、元以来这里陆续建成大约十余座庙宇;其中较为重要的建筑应属东岳行祠,大殿始建于宋,毁于清;该祠周围环绕有玉帝殿、四面厅、刘郡王庙、南城隍庙、斗姆阁、照天后庙、浦溪道院等寺庙,络绎建成,总占地约在0.6公顷以上。由此可以想象,此地在当年竟是一派庙院相连、香客接踵、香火不绝的盛况。经过千年沧桑巨变,如今,众多庙宇大都杳然不存;但现今七宝校区中仍存有斗姆阁、四面厅两座以木质结构为主的建筑,还残留南城隍庙的基柱遗迹。


       据《闵行区志》介绍,“斗姆阁,建筑年代无考。清嘉庆年间重修。面积175平方米。粉墙黛瓦,朱栋画梁。屋面结构复层交叉,斗拱托檐,檐角飞翘。角数众多,不宜确数。晚清时作南城隍庙戏楼,今为上海农学院图书馆附属用房,保存良好。”“四面厅,又称花厅,在斗姆阁北。初建于宋,历代有改建。似亭似榭,似厅似堂,斗拱层次纷叠,栋梁绘彩华灿。保存良好,今为农学院会议室。”而对南城隍庙,则记曰,“在斗姆阁东北。明万历时建,清道光时重修。高大宽深,用材厚重。”以上三处遗迹中,以南城隍庙较为廓大,在七宝农校时期便作为教学用房;上海农学院建院之初,曾为学院图书馆,藏有数万册图书,较初几届学生都曾在其中潜心苦读。后因房舍濒危,柱梁腐朽,唯恐坍塌,1985年图书馆迁往新址;因当年学校办学经费有限,无力修葺,该庙终被拆除。而斗姆阁和四面厅,因其建造小巧,相对易于维护,校方略有投入,即可小修小补,终可保存至今,并一直为学校使用。斗姆阁因其独特的建造结构和木质门窗着色醒目的大红油漆而被师生们称之为“红楼”,曾作为离休老干部活动的用房;而四面厅则以其精巧的设计和优雅的环境一直作为重要来宾的接待场所或重要的会议用房。


       那么,这些古代的建筑竟是为何而建,何时所建呢?经对该处的主要建筑物“东岳行祠”略考,《浦溪小志》中载:“东岳行祠”的建造是为崇尚南宋抗金功臣刘韐。刘韐,字仲偃;其十二世祖先名刘翱,曾在后唐时清泰年间任职建州(今福建南平);韐于宋徽宗时中进士,曾任越州(现浙江绍兴)知府,先后随军征战,屡建战功,平定西夏,追剿方腊,抗御金兵等,先后九战皆捷。徽宗、钦宗被金人俘获北上,韐亦奉命随同,后在金人手中不屈而亡。到了明洪武年间,朱元璋以刘韐精忠报国,抗节殉难的忠烈行为特敕封“东岳摄政侯”、“护国山川节度使”,并着其后人历代袭有官职。看来,刘韐英武忠烈,在江南一带百姓中口碑极佳,颇得人心。为历史知名人士建造寺庙,史称“淫祀”。《礼记·曲礼下第二》载:“天子祭天地,祭四方,祭山川,祭五祀,岁遍。诸侯方祀,祭山川,祭五祀,岁遍。大夫祭五祀,岁遍。士祭其先。……非其所祭而祭之,名曰淫祀。”由此可知,按祖制,普通老百姓除了祭祀自己的老祖宗,其它是不能乱祭的;但是实际上,广大民众尤其是农村的父老乡亲全然不管这套规矩,他们自有心中的崇拜与想往,关帝庙、张飞庙、土地庙、灶王庙……,随处可见;风调雨顺,除恶扬善,是他们祖诸辈辈生活中的追求。当年,七宝地区的百姓建造东岳行祠和刘郡王庙,应也是这一风俗。至于其周边的玉帝殿、城隍庙、斗姆阁等,亦为“淫祀”一类,其供奉的神位不言自明。


       依朱元璋为刘韐谥号推论东岳行祠、刘郡王庙的建造时间,大致应为明初;由此估算,已有600多年了。上海市园林部门曾对现存的位于原东岳行祠前的两棵银杏树进行过检测,其树龄大约在700年左右,这与上述估算大体吻合。当然,这只是对东岳行祠及其附属建筑的估算,而这些建筑均已无存;那么,校园中现有的斗姆阁、四面厅两处并非东岳行祠的附属建筑,它们的建造时间又如何呢?前文所引《闵行区志》中提及,四面厅“初建于宋”,从它的位置看更靠近镇区,为东岳行祠之前的建筑当属合理,应有800年以上的历史了;斗姆阁“清嘉庆年间重修”,然何时建造?以其位置在南城隍庙之南来判断,大约总是明初以后的事了。不过,更为准确的推断只有待今后发现新的史料之后再加结论了。


二、饱经沧桑的古代建筑


       由农学院的北门进校,没几步路,左侧路旁绿树掩映中的一座亭榭即为四面厅。四面厅以其正方形的结构得名,每面长度均为7米,地面沿厅壁向外敷设0.76米宽的花岗石板以作阶基;建筑物通高约在5.5米左右,屋顶为西向歇山式,布瓦黑檐,高耸挺拔。整个建筑以木制为主,每面均为4柱3梁,房梁共有三重,第一重为3梁,第二、三重则各置1梁于房屋正中,自第一层房梁至屋顶,高达2.8米以上。各重木梁之间斗拱相迭,其式样与宋时《营造法式》中的“斗拱图”不二。与外墙对应,室内亦有4柱;这样,共有16根圆木立柱支撑着整件木制框架。木柱以圆石柱脚,石上饰刻以云水状纹理,精巧细腻,留下了数百年前工匠们的遗迹。外观四面厅,给人印象较深的是一式落地木格红漆门窗,精工细作,一派唐宋遗风;而步入室内,厅虽不大,但方正严谨,举架高挺,令人顿觉阔然,意气高扬,毫无拘禁压抑之感。


       当你在室内驻足观瞻,除去梁枋檩椽的精巧结构之外,较令赞叹的当属室内二梁上的精美木雕了!中国的古代建筑以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