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

交大动态

农业与生物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以建设世界优秀大学和优秀学科为己任,高度重视学院发展,第十次党代会和学校综合改革方案都提出,要积极推进“院为实体”管理体制。在上海交通大学即将迎来120周年校庆之际,学校推出“百廿交大 院系风采”专栏,以“全媒体院系日”的形式,在交大主页、新闻网、交大报、交大官方微信、官方微博、智慧之窗电子屏等宣传载体全媒体、全方位展示各院系的办学特色、标志性成果、近年来成就和未来发展规划,打造“学院名片”,助推“院为实体”改革进程,在全校营造浓郁喜庆的校庆氛围,激励交大人凝心聚力,共创优秀。


       葡萄喜干燥,故我国自古就有葡萄栽培“南不过长江”的定论,上海等江南省区1980 年代就开始引种抗病性强的巨峰系葡萄,但在多雨、少日照和高地下水位条件下,病害重、喷药多、农残高、品质差、优质果产量低。


       由上海交大等南方高校和科研院所组成的葡萄科学研究团队,围绕品种选育、规避高地下水位、弱光和多雨高湿障碍的栽种、整形修剪和肥水供给技术创制及低成本避雨设施开发,开展了联合攻关和集成示范,经过了数年的努力,获得了支撑南方葡萄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成果。  


       在这些技术成果的支撑下,研究队伍通过集成示范,将优良葡萄品种及配套种植技术在南方大面积推广。近三年 间,累计应用示范面积387.29 万亩(优良品种覆盖率达90%)、累计增加产值124.54 亿元、增加收入90.04 亿元,提供从业岗位77.46 万个,对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起到积极作用。每年为城乡居民提供近179.8 万吨优质葡萄,不仅供给当地,还销往北京、河北、山东等葡萄传统产区和出口到越南,对丰富城乡居民的生活起到积极作用。制定栽培标准5 项,授权专利、软件著作权9项,出版专著7 部,发表论文425 篇,SCI 论文25 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 项,促进了南方葡萄栽培技术的进步和葡萄产业水平的跃升;基于其技术创新和巨大社会贡献,南方葡萄根域限制与避雨栽培关键技术荣获201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食品工程原理》2005年评为上海市精品课程,2007年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该课程是一门以力学、传热学和传质学为理论基础的学科基础课程,主要回答食品原料在加工过程中,进出各加工单元的相互关系,如质量平衡关系和能量平衡关系,以及影响它们相互关系的因素。它是食品机械设计制造、选型配套以及维修操作的基础,也是保证食品工艺准确实施的必备知识,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 

 
       陆伯勋食品安全研究中心积极探寻与国际食品安全组织的合作机会、借鉴国际成熟的食品安全培训经验,中心先后与World Bank,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Global Food Safety Initiative, Supply Safe Affordable Food Everywhere,International HACCP Alliance,GMA Science Education Foundation等院校与组织合作,开展包括《SJTU-SSAFE-GFSI Global Market Tool》(全球市场计划食品安全培训), 《Better Process Control School》(罐藏食品良好操作规范培训),《IHA Basic HACCP》(IHA基础HACCP培训),《GMA HACCP Train the Trainer》(HACCP讲师培训)等在内的多个国际化食品安全培训,累计已为全国各地超过2000位中小型食品企业员工提供培训。  


       面向盐渍化、重金属污染、连作障碍等土壤问题,弄清了问题发生的机理;分别就天然矿粉、天然物料(如泥碳、骨碳、木屑、谷糠)、生物化工品(如壳聚糖、木醋)、微生物制剂和超富集植物龙葵在矿质营养平衡、pH调整、土壤有机强化、土壤微生物多态性重建、栽培基质复配等方面的效应进行参数优化。在此基础上,对各单项措施在同尺度下进行全面系统修复效果比较,对成本、效果以及修复持续性进行统筹评价,形成了针对不同问题土壤修复与健康维护目标的技术策略,建立起问题土壤修复技术体系,使整体修复成本控制在1000元/亩以下,其维护费用在正常培肥基础上每年度不超过200元/亩。


       首次阐明了龙葵作为超富集植物的作用机理,并提出通过刈割增加植株生物量来提高重金属去除率的修复策略;首创了农业物料基本物理、化学特性、复配及养分修正调节策略的通用算法模式,解决了农业基本物料的综合利用参数的精确化管理问题; 首次将Fe++/+++和HPO4n-缓冲体系原理应用于土壤矿质平衡,并由此解决了离子拮抗问题,为盐渍化土壤的增肥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成果在崇明、浦东、金山、奉贤等地推广应用19587亩,2010?2012年三年共增加经济效益2.09亿元。  

 
       该项目针对蔬菜生产过程的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控、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追溯需求,综合运用物联网、数据库和模型技术,以生产环境和作物信息分析决策、肥水调控和绿色防控的信息化管理为目标,建立了基于QACCP蔬菜质量安全关键点控制理论的信息化管理技术体系,集成了基于虫口密度信息决策的"三诱一网一生"绿色防控技术,建立了蔬菜质量安全管理与追溯体系。


       该项目实施期间,完成专著2部,发表论文48篇(SCI/EI论文13篇),申请发明专利8项,授权3项;获得软件著作权13项;发布上海市地方标准3项;培养硕博士13名,培训农业信息化管理人员720人;研究成果在上海市221家蔬菜基地累计示范应用18.3万亩次,并推广至福建省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指导的125家蔬菜生产企业,极大地提高了重点蔬菜生产基地的生产标准化水平;2012-2014年间,为上海市新增产值21285.18万元,新增利润14190.12万元,节约生产成本283.65万元,增收节支14473.77万元;上海市核心示范基地农药和肥料投入较常规生产基地减少44.3%和34.8%。本项目获2015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展望未来,学院将继续坚持“以农为体,需求牵引,特色发展,争创优秀”的办学指导思想,围绕国家现代农业发展战略、结合新农村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和瞄准世界农业科技前沿为导向,努力建成为农业高端人才培养、农业科技创新、新农村建设服务的国家级基地。学院秉承“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进一步深化全面综合改革,进一步凝练学科团队,有选择地发展强势学科,构建创新平台,全面启动实施学院十三五规划提出的“1311”工程,贯彻人才强院战略、学科交叉集成战略、国际化合作战略,坚持走“顶天”、“立地”“一体两翼”式发展道路,依托利用交大综合性大学多学科优势,注重与工科、理科、医科和管理学科的交叉融合,以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工程技术和学科交叉来提升传统农科,不断深化质量和内涵建设,力争早日实现建成世界优秀农科的战略目标。